人民网
人民网>>宁夏频道>>本网原创

孙岩:泾源检察“小院”背后有“大情怀”与“硬功夫”

2025年05月05日08:39 | 来源:人民网-宁夏频道
小字号

人民网宁夏频道聚焦宁夏检察机关业务骨干群体,对话八位奋战在司法一线的先进代表。他们以专业智慧在扫黑除恶、生态保护、数字检察、为民解忧等领域精耕细作,用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”的担当,书写新时代司法为民的生动答卷。

人民网:各位网友,大家好,欢迎收看人民巷会客厅。

今天,我们走进宁夏泾源县人民检察院,听孙岩检察长讲述他们的故事。检察长,您好。

孙 岩:主持人好,各位网友大家好。

人民网:党建是泾源县人民检察院的一个品牌,在具体工作中,泾源县人民检察院是如何通过党建引领业务创新的呢?

孙岩:泾源县人民检察院切实把生态环境法治化保护作为践行“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”理念的生动检察实践。在这个过程中,我们立足县域定位,2023年开始创建“绿色泾源、生态检察”这个党建品牌。在这个工作过程中,对内我们加强了四大检察部门之间的线索移送。对外,我们加强和行政部门之间的相互配合沟通,积极落实“河长+检察长、林长+检察长”这样一个工作机制,实现工作质效倍增。同时,我们还与毗邻的检察院建立了跨区域协作配合机制,共同做好“一山一河”,尤其是泾河源头的生态保护工作。2023年以来,我们共办理涉环境资源类刑事案件49件130人,同时也是成功办理了公安部挂牌督办“8.15”污染环境案,取得了良好的政治效果、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。

人民网:检察长,我们知道人才工作是一项很重要的工作。在具体的工作当中,我们的从严治检和人才培养方面都有哪些具体的举措?

孙岩:泾源县检察院始终秉持着长征精神,坚持理想信念教育,18年来保持“全国文明单位”的荣誉称号。院党组始终坚持严管与厚爱相结合,坚持以老带新,以新促老。在这个工作过程中,我们切实把加强年轻干警培养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,通过干部队伍教育,使整支队伍保持昂扬向上、奋勇争先、干事创业的良好状态。

人民网:泾源县人民检察院在解决群众“急难愁盼”方面成效显著。那么,在办理此类案件时,如何平衡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的?

孙岩:在这里,我想通过一个案例向大家分享我们的办案故事。这个案例就是我们办理的农民工讨薪支持起诉案件,这些案件看似是“小案件”,但它的背后却是人民群众的急难愁盼。案件办结以后,面对拿到判决书却拿不到工资的农民工,检察官又帮助他们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,最终成功追回拖欠的工资。

人民网:泾源县人民检察院在办理公益诉讼案中,创新采用了“增殖放流”替代赔偿。请您介绍一下这类案件的办理思路?

孙岩:作为固原市环境资源类案件的集中管辖院,2021年以来,我们受理的非法猎捕中华蟾蜍案呈上升趋势,涉案人数高达60余人。所以说,普法宣传、生态修复以及当事人赔偿能力等都是司法面临的难题,经过不断实践,我们探索了“刑事打击+公益诉讼+生态修复+警示教育”的生态环境法治化保护办案模式。2023年以来,共督促涉案当事人补植林木4.5万棵,“增殖放流”中华蟾蜍5万余只,追偿野生动物资源损失费120余万元,督促缴纳生态环境损害赔偿金80万元。

人民网:下一步,泾源县人民检察院将如何立足检察职能融入大局、服务大局?

孙岩:泾河之水源远流长。泾源县人民检察院将始终铸牢政治忠诚,紧紧围绕泾源经济社会发展大局,充分发挥检察职能作用,以“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”为价值追求,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。要用心用情办好为民实事,在保护生态环境、服务美丽乡村建设、服务特色产业等工作中贡献检察智慧。我们将继续坚持“小院也有大作为、小院更要严要求”的目标和标准,不负众望、踔厉前行,为大局服务、为人民司法、为法治担当。

人民网:从修复生态到守护万家灯火,泾源检察人用实际行动证明:正义不止于每一个案件,更在于田间地头、在百姓的心头。谢谢收看本期的人民巷会客厅,我们下期再见。

孙岩:再见。

总监制:赵文瑞

摄像:梁宏鑫 周航

剪辑:梁宏鑫

主持/文字:穆国虎

出品方:人民网宁夏频道

支持单位:宁夏回族自治区人民检察院

(责编:李甜甜、宽容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
返回顶部